学院概况
首页 > 学院概况 > 哲学名家
艾思奇(1910-1966)
日期:2023-08-04

艾思奇,1910年3月生,云南腾冲人,中共党员,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在1930年代所写的《大众哲学》和《哲学与生活》产生过广泛的社会影响,毛泽东称赞《大众哲学》是“通俗而有价值的著作”,称赞《哲学与生活》是他的“著作中更深刻的书,我读了得益很多”。

1937年10月,艾思奇担任陕北公学的哲学教员,期间发表了《哲学的现状和任务》一文,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张。1948年5月,艾思奇兼任华北大学哲学研究室主任。1950年,艾思奇被中央任命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主任,为全校师生讲授社会发展史。

艾思奇的哲学学术生涯和革命生涯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立场坚定,忠于祖国和人民,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勇战斗,为在中国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

艾思奇在中国最早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使哲学变为群众手里的锐利思想。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在中国较早地创造性地全面而系统地传播了科学世界观的基本原理,给中国广大青年和人民群众提供了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哲学教科书,极大地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理性主义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艾思奇为使理性主义哲学中国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最先在中国开创性地提出了哲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和道路问题。他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现实化的主张,为哲学理论工作具体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艾思奇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论及其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对当时颇有影响的国民党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对于帮助党的广大干部在革命工作中克服唯心主义、主观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思想路线起了重要作用。


转载:大先生艾思奇|《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4年第1期封二


艾思奇(1910—1966),云南腾冲人,原名李生萱,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



艾思奇1925年参加了五卅运动,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赴日留学,参加中共东京支部组织的“社会主义学习小组”,钻研黑格尔的《逻辑学》,研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1934年,艾思奇进入《申报》工作,并在《申报》创办的“量才业余学校”任教,他强调“哲学并不神秘”,用通俗的笔法和谈话的体裁,为授课写成24篇讲稿,结集为《哲学讲话》出版。《哲学讲话》的第四版更名为《大众哲学》,在1949年前印行了32版,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经典之作。1935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参与组织了“马克思主义者战斗同盟”,在“一二·九”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6—1937年,艾思奇的《新哲学论集》《思想方法论》《如何研究哲学》《哲学与生活》等著作出版。他先后在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任教,兼任陕甘宁文化界协会主任。毛泽东仔细阅读过艾思奇的《哲学与生活》,并做了长篇摘录,认为这是一本“更深刻的书”。1938年,“新哲学会”在延安成立,由艾思奇和何思敬负责。“新哲学会”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研究与传播。当年年底,艾思奇到马列学院任教,担任哲学研究室主任。1940年,他担任马列学院副院长。1946年底,艾思奇担任《解放日报》总编辑。1947年底,他到北方大学工作,计划撰写一部中国近代思想史。当北方大学与华北联合大学合并为华北大学后,艾思奇担任四部(研究部)副主任兼哲学研究室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艾思奇担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兼任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主任。1951年,他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系统讲授“社会发展史讲座”,讲稿以《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为名出版,当时有50多万听众通过收听讲座,走近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1957年,艾思奇在中央党校讲授辩证唯物主义的讲稿《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出版。1961年,由他主编的高等院校文科教材《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出版,并享有盛誉。

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ad hominem],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ad hominem]。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艾思奇始终倡导“把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他注重调查研究,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及其对哲学理论的需要,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在通俗简明的哲学阐述中呈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实质,并使其在中国具体化,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金沙集团1862cc成色教授 臧峰宇)


Baidu
sogou